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疯了6(1 / 2)


袁长文双手按在水槽上,刚吃了面条,还打了个嗝。

也许是面条有点咸,袁长文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

水经过喉咙,慢慢进入食道,来到胃部。

突兀增加的重量,让缓缓蠕动的胃稍稍停顿,紧接着开始它从未停歇的工作。

刚才的恐惧,也在这个时间,尽数消散。

虽然此刻没有了恐惧感,但袁长文不会忘记,刚才恐惧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种无力、颤抖、如同死亡的前奏。

这种感觉,袁长文经历过,在不同的时期。

上学的时候,想象自己高考失败,然后面临的种种场景。

工作的时候,想象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被老板炒鱿鱼,然后面临没工作的种种场景。

还有就是刚才。

奇怪,都是在想象的时候,才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恐惧。

袁长文开始细细思考,想要找出这种恐惧的源泉。

那份,自我编织的内容。

很快,袁长文得出答案,是“否定”。

不是简简单单的否定某个工作,某项作业,而是全盘否定!

否定之后,我一无所有!

学校的时候,学习是自己的唯一,是构成自我百分九十以上的内容。一旦想象最终任务,高考的失败,相当于否定了整个学生时代。

虽然现在看起来就像笑话,但那时的自己,面临老师和父母的压力,学习成绩几乎就是自己的全部。

而工作的时候,介于社会潮流的鼓吹,似乎没有工作就是罪人。再想象自己失去工作,没有收入,只好一个人露宿街头,捡垃圾里的食物为生。

恐惧便再次袭来。

都是在全盘否定的时候,那种几乎死亡般的恐惧就会浮现。

也就是说,否定“自我”?

袁长文小心推敲,不愿意再次像往常一样,随意找个借口糊弄过去,或者假装没发生一样。

那个时候,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初期。编织自我的内容,大部分都比较单调,要么工作要么学习。

所以,在全盘否定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就相当于全盘否定自己编织的“自我”。

为什么不恐惧?

这种情况肯定恐惧!

因为自我几乎要被全面斩杀,它不想被斩杀,它要反抗,它要存活。

所以,它带来了恐惧。这是它求生的信号,是它拼命想要抓住的东西。

袁长文发现,这次恐惧的到来,也是同理。

自己想象清除掉所有的“自我”,于是恐惧发生了。

仔细想想,“自我”如何求生?

当时的自己,是如何摆脱恐惧的?

袁长文打开厨房窗户,透透空气,顺便也看看外面的夜色。

貌似,世界还是很美好嘛,为什么自己要纠结于不开心的东西呢?

想这些,又不能吃饭更不能赚钱,只会造成家里的不和谐。

何必呢?

世界还有很多美好在等着我们,干嘛跟自己过不去呢?

袁长文深呼吸,想要终结这次思考,却是突然反应过来。

转移目标!

这就是答案。

明明自己已经看见恐惧,却开始下意识转移目标,这就是“自我”的求生手段。

“自我”的存在,来源于各种编织的定义,不管这个定义是谁编织的,反正它就是要不停的编织,保证自己的存活。

而且,为了让自己不停编织自我,“自我”还想出了很好的办法。

不,是那只恶魔想出的办法。

利用焦虑。

越来越多的知识出现,人类发现自己掌握的部分越来越少,看着那些精英人士如此博学,自然羡慕不已。

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想想未来,焦虑肯定产生。

为了不焦虑,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最正常的方法,就是拼命学习不断补充知识。

这些年比较火的认知升级,不就是基于此吗?

什么是认知?说穿了,就是在编织自我!

越来越多的认知,也就是越来越多的自我,这个有道理那个也有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编织自我的内容越多,越容易跟现实产生互动,发生相互矛盾的情况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