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照金巷第129节(1 / 2)





  第137章 冬至

  谢暎是看准时机提的这件事。

  他今日本该当值,早朝后皇帝和平时一样留了太子单独说话,见父子两个聊完了正经事便又叙起了家常,他就趁着太子关心皇帝胃口的时候,佯作不小心地碰掉了笔搁。

  谢暎自然要起身请罪。

  皇帝当然也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怪罪他,但谢暎却正好借此机会把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他故作触景伤情的样子,提出了想要告假回家照顾自己叔祖的请求。

  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太子也已经听说了一些他家里的事。

  于是皇太子便主动地关心了两句。

  谢暎也得以接过话头,顺理成章地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含蓄”地说了一遍,他并未刻意表现出对谢家那些亲戚的怨恨,相反,只将谢夫子对自己的教养之恩重点渲染了一番。

  他还有意解释了一下自己不想迁坟的原因:官家设立漏泽园的本意就是为了让无处埋藏之人得到安息,也是引导纠正奢靡厚葬之风。他当年葬了父母之后,这些年一直都睡得很安稳,想是他们都已受了官家庇佑,得了这份安宁。他并不知道父母愿不愿意迁回去,而且他身为朝廷命官,妻子本又出于富商之家,若此时大肆铺张地按照老家亲戚的意思将父母迁回去厚葬,只怕也是辜负了官家授他这记注官之位的本意。

  若是如此,他也没有颜面再为官家修起居注了。

  末了,谢暎内疚地表示由于自己之故让叔祖这般年纪还要受这样的折腾,他觉得自己既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叔祖的这份恩情。

  但他实不愿再有遗憾,所以想回去陪伴家里老人度过这关。

  谢暎还记得自己当时说这番话的时候,皇帝和太子都听得很认真,前者不时地面露怜悯地点了点头,而后者则更像是在平静地观察什么。

  然而当他话音落下时,却是太子先开了口,对皇帝说道:“爹爹,谢修注这一路走来委实不易,他这位叔祖看来是教了他许多孝义之道。”

  此时本还在殿上,太子当着他的面,却没有称皇帝为“陛下”,而是延续拉家常的样子唤着“爹爹”,谢暎立刻就领悟了对方的意思。

  太子这是在有意帮他一把。

  果不其然,皇帝颇感动的样子叹了口气,当场便准了他回家来照顾几天,还传了御药院赏赐补品下来。

  谢夫子和蒋娇娇听罢,终于双双放下了心中大石。

  蒋娇娇更是忍不住捧着他的脸“吧唧”亲了一下,高兴地道:“你真的好聪明哦!”

  谢暎笑意微漾。

  谢夫子在旁边一脸没眼看的样子“哎哟”了两声,拉了孙儿,把话题揪回来问道:“那现在应该可以把那群瘟神给送走了吧?”

  “不急,再缓两天。”谢暎看了眼蒋娇娇,两人会心一笑,他说道,“既要彻底把他们压住,那就不要显得我们太迫不及待了。”

  谢暎从宫里回来的这天,蒋娇娇也同时停了在清风楼客店的挂账。

  夫妻两个打算等谢巍他们再上门的时候最后一击。

  但之后的事却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次日,皇帝忽然下了旨意,加封谢暎为太子府少詹事。这是个正六品无实职司的东宫官名,通常都是由官员兼任,与其说这是为了提拔他多干活,倒不如说是给他长了个名声。

  这就连谢暎自己都没有想到。

  一时之间,他和谢家的事就成为了京中士林最热门的的话题。更甚至还有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义士竟专门寻去清风楼客店,大庭广众下指桑骂槐地指责谢巍等人没脸没皮的。

  没过两天,谢巍一行就静悄悄地离开了汴京,据说临走的时候还被清风楼的掌柜拦住结了笔账。

  蒋娇娇派人去客店清点自己送过去的东西的时候,发现谢家人带了几样小物走,对此她也早有预料,于是又让人“不经意”地把这事给透露了出去。

  蒋家众人听说了之后不禁哈哈大笑。

  “你这个鬼丫头。”蒋老太太笑得眼泪都出来了,“难为我们还当你是个直肠子,这招损起人来可真了不得。”

  蒋娇娇颇得意地说道:“我都还没机会找几个说书的去清风楼天天念他们那点破事呢。”

  蒋世泽听地无奈发笑。

  “对,对。”蒋老太太精神奕奕地道,“当年你姑姑就是脸皮薄了些。”

  蒋黎听着不干了,说她娘:“哦,那您这是在说娇娇脸皮厚了?”

  众人又是一阵失笑。

  金大娘子含着笑问谢暎:“那你是不是也该回去应差了?”

  谢暎点头,说道:“翁翁的心事消了,自然身子也好了许多,我打算明日就销假应差。”

  大家都是有默契的,听谢暎这意思就都明白了,并无人多问。

  蒋娇娇好奇地问蒋黎:“那些人是不是姑夫找来的啊?”

  蒋黎也问过陶宜。

  “他说他的确有推波助澜,”蒋黎笑了笑,说道,“但肯定还有别人在里头忙活。不过他说这事倒不用去深究,示好之人总要露脸才能示得了好,所以暎哥儿迟早会知道的。”

  谢暎也是这么想的。

  其实这就和他当初刚入朝时的情况差不多,而他只需不变应万变。

  照金巷谢家的日子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转眼就这样入了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