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节(1 / 2)





  家里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就浓了起来,奶奶是最高兴的了,老人心中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当初李俊毅不肯复读考大学,奶奶还伤心了许久,如今高凉说要自考大学,李俊毅也跟着一起考,她能不高兴吗?果然娶妻娶贤,高凉就是最贤惠的媳妇儿了,最适合俊毅的。每天晚上,李俊毅和高凉回来之后都要看一小时的书,高珊和高强也在高强房间里学习到十点,奶奶就一个人在客厅里开了电视调成静音看画面,每天还不辞辛劳地给大家煮宵夜。

  一天晚上,高凉出去倒水喝,发现奶奶一个人在客厅里看无声电视,赶紧说:“奶奶,您放声音看电视啊,我们房间的隔音都很好,您吵不到我们的。”

  奶奶说:“没事,我就看看图片好了。”

  高凉说:“那要不我们给您买台电视机放到您房间里看?”

  “别、别浪费这个钱,我在客厅看就好了,你们去学习吧,不用管我。”奶奶说着赶紧把电视机的声音给放出来了,不过还是把音量调得很低。

  高凉有些感动老人的体贴,走过去将声音调大了点:“奶奶,你看吧,真的不会影响我们的,不信你到我们房间去试一下。”

  奶奶笑着点点头:“好,好,我知道了,你们去学习吧。葡萄我都洗好了,你们端进去吃。”

  高凉拿着水和水果进了屋,奶奶见她把门关上了,又赶紧将电视声音调小了点。

  第一百五十三章 婚纱展

  八月初, 李俊毅得到消息,天河区的地皮竞价会要开始了。他赶紧准备好资料和资金, 向竞价会提出了申请。

  去年广州房价最高涨到了七八千一平方, 当时地皮也跟着炒了起来,今年的房价已经有所下降, 降到了五六千, 炒地皮的热度也稍稍降了一些,所以底价比之去年也有所下降, 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能节省一点成本。

  李俊毅和高凉现在的身家也不算低了, 工厂、店面、房子、车子加起来总资金都有数百万了, 只是这两年一直都在扩大经营规模, 结婚的时候花了一笔,又买了一辆车,所以目前手头存款也就是几十万的样子, 要买地,至少也需要两百万, 所以高凉又去银行贷了一百五十万的款。现在高凉不怕负债了,反正他们还得起,该借鸡生蛋就借。

  八月中旬, 李俊毅以一百七十八万的价格在天河区竞得了一块不小的地皮,这块地皮应该足够他和高凉建设两座工厂了。高凉知道,如果青梅服饰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光靠一家工厂肯定是供应不上的, 只要势头不错,到时候完全可以在增城、花都等卫星城再买地扩张。

  有了地,当然就要开始建工厂了。买完地之后,他们手头还余了几十万现款,这年头的货币还是比较宽松的,几十万差不多能够将服装厂修建起来了。从厂房的规划上就可以看得出李俊毅的勃勃雄心,车间和宿舍都是能够容纳三千多人的建筑规模,三千多员工虽然不算太多,但对私企来说已经不算小规模了。高凉知道,就算是三千人也不算大工厂,但目前受面积限制,也只能建成这个规模了。

  不过在工厂修建之前,他们得先将婚纱展给办了。九月正好是下九路的青梅店开业一周年的日子,李俊毅趁机推出了店庆活动——婚纱展,展览的主题是——“珍爱你的青梅,为她早日披上嫁衣”,店里一夕之间撤光了所有的服装,换上了洁白胜雪的婚纱。

  店子正中央的模特身上赫然穿着高凉结婚时的同款婚纱,旁边有一幅与人等身高的婚纱照,一身黑色礼服的李俊毅侧身揽着身披嫁衣的高凉,他头微微低下,专注地看着高凉,呈现出轮廓分明的完美侧脸,高凉拿着一束白玫瑰捧花,轻偎在李俊毅怀里,侧身回头,笑盈盈地望着镜头,画面中的幸福之感满得仿佛要溢出来。照片旁边配有一行文案——“我的青梅已披上嫁衣”。

  焕然一新的青梅此刻就如同下九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几乎吸了整条街女性的目光。九十年代初广州人对婚纱的印象,都是来自港台的影视剧和照相馆里的婚纱照,还有不少人甚至都没有亲眼见过婚纱长什么样,所以青梅这么惊艳绝伦的神来之笔自然是满足了无数女人的好奇心和向往。大家都奔走相告,来到青梅参观婚纱展。

  每一位来到店里的客人都会在店堂中间的婚纱照前停下来,仔细端详着照片中的俊男靓女,而店长则会绘声绘色地为客人介绍照片中是他们的老板和老板娘,老板和老板娘是青梅竹马,他们刚刚结婚,青梅服饰就是老板为老板娘创设的品牌,婚纱展也是老板为老板娘举办的。这是一个美丽且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听过这个故事的女人都忍不住心生向往之心,而每一个来到店里的客人都会收到两份宣传册,一份是婚纱展的,一份是青梅的产品宣传册,婚纱展结束之后,青梅就会恢复营业,届时会有店庆一周年的折扣活动。

  这是一个绝佳的宣传的手段。店庆这天恰好是星期六,来上下九逛街的人流如织,婚纱展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向了整个上下九路。不宽的青梅服装几乎被挤得水泄不通,最后不得不安排人过来维持秩序,让客人轮流排队进来参观,人们在人行道上排上了数百米的长队,就是为了一睹那对浪漫的青梅竹马老板和老板娘。虽然也有挑剔的人说老板娘和老板长得不如某明星好看,事实上,就算是某明星也会有人挑剔长相,更何况只是普通人的高凉和李俊毅呢。

  一位来上下九逛街的晚报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个盛况,赶紧想办法通知她的同事,让他带着相机过来拍照。女记者跟青梅的店员出示记者证,希望能够采访一下他们的老板,也就是婚纱照的两位主人公。

  当时高凉和李俊毅并没有在店里,他们只是早上展览开始时来看过就走了,因为下午他们要去中大上课,新学期开始了,夜校的课也开始了,他们的课是一周三个晚上加周末一天半,也是安排得很紧凑的。而且作为这次婚纱展的主角,还是尽量保持一点神秘性比较好。店长一听说有记者要采访老板,顿时有些激动起来,她知道这是好事,便跟女记者要了电话号码回头汇报老板,再另外安排时间采访。

  女记者看了一眼店里拥挤不堪的人群,点头答应了,毕竟这里并不是什么适合采访的场合,婚纱照既然还要持续一个礼拜之久,那么有的是机会来采访。

  高凉和李俊毅晚上才来到店里问询今天的展览情况,店长激动万分,今天光宣传册就分发出去了上万份,直说宣传册不够了,还需要加印。她还说了晚报记者要求采访的事,高凉和李俊毅喜上眉梢,他们还打算请人来采访报道呢,如今有人主动来采访,简直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

  星期一的时候,高凉和李俊毅与女记者约在店里见面,工作日的店里客流量少了很多,也不用担心被人围观,女记者也终于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些婚纱了。女记者很年轻,应该还没有结婚,她仔细看完了每一款婚纱,这才停下来采访。

  高凉和李俊毅见她看完婚纱,知道要采访了,便请她去了附近的一家西餐厅,一边喝咖啡一边聊。高凉和李俊毅为了采访,今天特意好好打扮了一下,高凉还略施薄粉,化了个淡妆,所以看起来男俊女靓,实在是一对璧人,令女记者羡慕不已。

  女记者叫戴洁,她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前天我和朋友出来逛街,见到贵店的盛况着实吃了一惊,我以为青梅是一家婚纱店,结果又听说并不是婚纱店,只是举办婚纱展而已。我已经听你们的店员说过你们的故事了,你们真的是青梅竹马吗?已经结婚了吗?为什么要办婚纱展呢?”

  高凉和李俊毅对视一眼,微微笑了起来,然后说起了她和李俊毅的故事,李俊毅则不时补充几句。戴洁对他俩的故事极其感兴趣,问到了不少细节,比如双方小时候是怎样的相处情况,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恋爱的,高凉知道采访稿里肯定不会将这些东西写进去,对方不过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罢了。

  高凉也没详细说自己和李俊毅小时候的事,只是大概说了几句,倒是李俊毅补充得稍微多点。高凉便听到了李俊毅对自己的印象,原来自己小时候在他眼中是个乖巧懂事的邻家小妹,他小时候还帮自己教训过欺负自己的人。这点李俊毅不说,她都完全没有印象了,她只记得有一阵子高盼被人欺负,她去帮妹妹出头,结果被打得很惨,后来那些人还来道过歉,她以为是有人告诉老师了,原来是李俊毅帮她出头了吗?她心里不禁暖暖的,原来在那么早的时候,李俊毅就已经在保护自己了。

  戴洁采访完,心满意足地合上本子,然后带着几分期待问:“你们的婚纱以后会卖吗?我听说只是展览,并不出售。”

  高凉笑着说:“是没打算卖。不过如果戴记者看中了我们的婚纱,我可以送你一件。”

  戴洁连忙摆手,说:“千万别,要是能卖我可以买一件。”

  高凉知道这年头人心淳朴,戴洁估计也不是那种市侩的人,起码现在还没市侩,便说:“可以,你看中哪一款,到时候我们给你留着。”

  戴洁有些激动地舔了一下唇:“我想知道价格是多少?”

  高凉看了李俊毅一眼,笑着说:“不贵,也就是一两百块钱。”这个价格其实跟婚纱的成本价都差不多,更别提设计费了,但是高凉知道,他们也并非为对方量身定制,而且要是能够结交对方,也不失为一个人脉,她在晚报工作,而晚报又是注重民生的,跟他们从事的行业息息相关,没准就能帮得上忙。

  “这么便宜?”戴洁一听,顿时舒了一口气,真不贵,连她半个月的工资都不到。

  采访过后第二天,高凉就在晚报上看到关于青梅婚纱展的采访报道,文章只有短短数百字,将她和李俊毅的爱情故事写成了一个传奇,并且称赞了婚纱展敢为人先的大胆创意,满篇都是溢美之词。

  报道一出,青梅婚纱展又迎来了一波参观高潮,这些天宣传册发出了数万份。等到周一展览结束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婚纱展,不过青梅服饰已经恢复了正常营业,只有店子正中央的那件婚纱照还提醒着人们不久前这里发生了什么。婚纱展结束之后,青梅服饰也迎来了生意火爆的场面。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走向全国

  90年代初, 移动电话已经在国内大型城市非常流行了,就是那种黑色砖头块的大哥大, 拎在手里就像拎了一块砖头, 但却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李俊毅早就想买两个了,一个给自己用, 一个给高凉, 然而高凉嫌它又丑又笨重,不肯要, 而且这大哥大的性价比太低了,官方价格是两万一个, 事实上买到手得两万五左右, 再加上好几千的入网费以及话费, 算下来一个起码要三万多,这还是官方渠道买到的,黑市的大哥大更贵, 炒到五万一个。别人觉得有大哥大就是有钱的象征,满街上提溜着晃来晃去, 高凉只觉得丑,除了炫耀财富,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以前没有大哥大,生意不照样做?

  最后他们只买了两个bb机,bb机小巧便携,有事可以呼叫一下, 虽然没有移动电话方便,但是刚刚从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过来,这点小麻烦对高凉来说不算什么事。当然,电话是早就有了,家里、总店和作坊分别安装了一台电话,要联系也极其便利的。

  这些年变化真快,高凉感受尤为深刻。以前自己随着时代变迁一起成长,尚未有这么深刻的体会,如今再来一次,看待事情就客观冷静了许多,她很多时候都会停下来反思总结一下,然后再继续前行。

  九月底,李俊毅决定再开青梅分店。因为婚纱展的轰动产生了极佳的广告效应,连天河体育中心分店的生意也跟着红火了许多。毕竟这年头的报纸是最普及的大众媒体,在报纸上被报道一次,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还不时有顾客来体育中心分店问,你们这跟下九路的青梅服装是连锁店,怎么这边不举办婚纱展呢?基于这个要求,李俊毅干脆在这边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婚纱展,以满足顾客的好奇心。这两次婚纱展后,有不少照相馆和影楼来青梅预定婚纱,还有个别的顾客想要订购婚纱。

  李俊毅嗅到商机,既然婚纱有人需要,他们都设计出来了,为什么不开一个婚纱店呢。价格当然不能便宜了,起码不能像卖给戴洁那么便宜,毕竟婚纱一生只穿一次,真想买婚纱的人,还是愿意花这笔钱的。高凉很支持他的想法,青梅本来就是做年轻女装的,婚纱也是女装的一种,有市场为什么不做?

  李俊毅在上九路物色到了一处临街的二楼店面,他将整个临街那一面墙全都装修成透明玻璃,婚纱穿在模特身上,临街陈列,并设计了一个巨幅广告牌——“青梅婚纱定制”,专门用来陈列婚纱并且接受定制订单。厂里特意抽调出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婚纱制作组,婚纱制作工期长,但它主要是定制产品,买婚纱的人时间通常会安排得比较充裕,所以出货时间也不会太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