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章(1 / 2)





  “阿兄且坐着罢。”李遐玉道,脸上并无任何忸怩之色,仍旧坦然大方地执壶倒杏酪。

  谢琰遂放开她的手,无意识之间,却轻轻地摩挲着手指,而后神色如常道:“多谢阿玉。”

  对坐饮了杏酪解渴之后,李遐玉方将昨日自李丹薇处听得的消息一一道来:“十娘姊姊听她家祖母与阿娘提起此事,想来应当有九分真。阿兄,若是圣人当真应薛延陀所求,将新兴公主下降,阿爷阿娘的仇何时才能报?我习武从军本便是为了报仇雪恨,若是生出了这般变故,又该如何宽慰阿爷阿娘在天之灵?”

  谢琰微微拧起了眉头,将旁边的鲜果推过去:“且吃些樱桃,稍微平复心境罢。阿玉,你不过是关心则乱而已。”

  这些樱桃是庄园中出产的,个个莹红圆润,口感酸甜合宜,很是不错。李遐玉吃了几颗,心绪仿佛当真好转了不少:“阿兄莫非觉得,此事未必为真?但……祖父眼下忙忙碌碌,应该为的就是此事罢?若是长安来使,想必会从周边折冲府带些兵士当作扈从护卫,一同前往漠北薛延陀牙帐中。祖父想来大约正在挑拣合适之人。”

  “阿玉,你仔细想想,圣人之前犹豫不应,如今却又为何突然答应了?中间发生了何事,促使圣人改变了主意?”谢琰道,“倘若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所见所闻也不过是一角而已,并非真相。”

  李遐玉怔了怔,她确实因太过激动而忽略了如此重要的细节:“莫非是薛延陀人从中做了什么?圣人只能以新兴公主下降,作为交换?如此逼迫而得来的和亲,中途想必会出现许多变数。”

  “不错。”谢琰颔首,“弘化公主、文成公主皆为宗室女,新兴公主却是圣人亲出的帝姬,其中差别自然并非一星半点。薛延陀自两年余前大败之后,其在漠北的势力与影响已经渐渐衰微。他们何德何能,居然能尚得一位正经的金枝玉叶?论威胁,论和睦与诚意,比之吐蕃与吐谷浑都多有不如。”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李遐玉咬了咬嘴唇,“咱们都丝毫未能得到半点消息,想必并非灵州,而是其他地方出了事。足以动摇圣人待薛延陀求亲的态度,定然与北方诸胡族有关,不是突厥降部便是高昌……或者铁勒降部。”除非危及大唐北疆的安宁,否则圣人又何必忍痛送出亲生之女?新兴公主再不得宠,也是实打实的帝姬。但凡有任何可转圜之处,应该都能用宗室女替代才是。

  谢琰道:“此事且放下不提。以圣人的脾性,走一步观十步,待薛延陀又素来警觉,定不会轻易教他们借着尚公主之名,狐假虎威,在草原上更得威势。你忘了之前的大战么?薛延陀人奇袭,突厥降部败逃——但阿史那思摩(李思摩)何时学会了坚壁清野?”

  李遐玉心中大定:不错,当年看似薛延陀趁机奇袭,但圣人心中应该早有防备才是。不然,突厥降部又如何会在连败连逃的时候,还不忘将粮草以及草场全部烧毁?致使薛延陀人面对接下来大唐诸路攻势无以为继?这定然是圣人早便吩咐过的缘故。如今看似是大唐被逼着舍出新兴公主和亲,说不得便有什么奇谋等在后头呢?若真教薛延陀人娶了公主,头一个咽不下这口气的必定是圣人。

  想到此,她神情已是全然舒缓下来:“阿兄说得是。此事是我太过心急了,不曾细想……”

  “阿玉,我知道,报仇之事于你而言极为重要。不过,也别因太过急切而失了冷静。”谢琰接着道,“换作往常,你定然会察觉其中的奥妙,哪里会心焦至此?他日在战场上,一时的慌乱,便可能带来无穷后患。”

  闻言,李遐玉认真地点头道:“我明白,阿兄。往后定会以此为戒,不会再犯。”

  谢琰这才神色略松,微微笑道:“说起最近发生何事,咱们不知晓,祖父未必不知道。再者,说不得康五郎君那头也能探得些许消息。即使不够准确,也足可清楚到底是何处有异动了。”

  “我这便回去修书一封,问问石娘子。”李遐玉道,“阿兄便辛苦些,闯一闯河间府军营罢。”李和治军严谨,她虽是嫡亲的孙女,却也同样不能擅入军营。再如何与他讲理也不顶用,她尝试数回之后只得放弃了。

  谢琰道:“交给我罢。若有什么消息,随时联系就是。”

  李遐玉嫣然一笑,轻松地站起身来:“玉郎与秋娘还等着我呢,我这便回去了。”

  “将近午时,不留下来用些吃食再走么?”谢琰看了看外头的天色,“你策马奔回去,至少须得一个时辰。”

  “那便准备些许干粮就是了。”李遐玉道,“前些时日天天狩猎,每日都食炙肉,太过油腻。如今正好用些清淡的吃食。此外,阿兄若能让我带些樱桃回去,那便再好不过了。”樱桃正是刚成熟的时候,想来所产并不多。但思及李遐龄、孙秋娘在,李遐玉便少不得讨一些了。

  谢琰上午其实已经携了一袋樱桃过去,却并不提起,只笑道:“尽管去厨下拿就是了。”多取些樱桃,她这当阿姊的才能多吃几颗。不然,恐怕全都留给两个小家伙尝鲜了。

  送了李遐玉出庄园后,谢琰便独自用了午食。听冯四说了些庄园部曲训练之事,一一处理妥当,他便带着剩下一小袋樱桃,径直去了河间府军营。军营位于黄河之畔的矮坡上,远远看去,军帐层层、错落有致。守卫不停地穿梭在军营内外,军纪十分森严。

  虽说谢琰已多次来过军营,但守卫依然铁面无私地将他拦在外头。直到他说明来意之后,他们才派人进去通报。不多时,就有李和身边的部曲头领李卯前来相迎,笑道:“三郎君怎地突然过来了?”

  谢琰晃了晃手中的樱桃:“庄园中新结了樱桃,送了些回府给祖母尝鲜。想想祖父也喜爱得紧,便特地送过来了。”他噙着笑,瞧起来格外亲和诚恳。当然,此话也确实不假。他本便打算这两日来一趟军营送樱桃,而今不过是又多了一项“打听”的任务在身而已。

  “三郎君可真是来得太巧了。阿郎这两日有些着急上火,每天都没用多少吃食。正好可做些樱桃饆饠,健益脾胃,开一开胃口。”李卯道,“先前小娘子派人送来的滩羊与鹿,阿郎都吃不下,很是觉得可惜哩。”

  谢琰挑了挑眉:“不知祖父因何事着急?若有我能帮得上忙之处,便再好不过。”

  李卯素来口风甚紧,只笑道:“此事某做不得主。三郎君尽管去问阿郎就是了。”他想了想,又添上一句:“说不得阿郎正有些事,非三郎君不能成呢。”

  谢琰似是想到了什么,弯起嘴角浅浅一笑。

  ☆、第三十八章 北疆动荡

  谢琰来到中军帐前时,里头依稀传来李和有些暴躁的吼声,显然正商议着军务,不容外人随意打扰。李卯也并未上前禀告,而是带着他立在军帐外,静静等着商谈结束。当两位果毅都尉郭巡、何长刀挨了一通狠骂走出来后,便见这位玉树临风的少年郎正浅笑着朝他们行礼:“见过郭叔父、何叔父。”

  “原来是三郎来了。”何长刀与郭巡也算是看着李家几个孩子长大,见着谢琰难免流露出欣赏之色。也不知是怎样的人家,才养得出这般出众的少年郎,才华人品都教人爱惜得紧。只是,此时军帐里头的李和正气怒交加,他们也不敢堂而皇之在此处与他寒暄,免得牵累了他。于是,两人便朝他使了几个眼色,就各自忙碌去了。

  李卯忍俊不禁,两位果毅都尉还想着谢三郎会受到迁怒,殊不知李和每回见到他便心中欢喜,说不得连怒火都能忘得一干二净呢。“阿郎,三郎君来送庄园中新结的樱桃,正在帐外等候。”

  军帐里立即传来李和仍然带着几分怒意的吼声:“不好好地在庄园中待着!来送什么樱桃!进来罢!!”守候在账外的几个兵士听了这番大吼,脸色都有些苍白,显然十分敬畏这位主官。但谢琰却丝毫不惧,依旧含笑走进去:“听说祖父最近脾胃不适,恰好可食些樱桃开胃,孩儿也算是来得正巧。不然,下回阿玉再遣人送猎物过来,祖父若不能尝上一尝,岂不是可惜得很?”

  李和睁圆虎目,瞪他一眼:“就这点小事也值得你特地来一趟?!倒不如回去摔打几个时辰呢!”口中虽如此说,但部曲端上洗净的樱桃时,他却拈起几个吃了起来:“滋味确实不错,庄园里那几棵樱桃树倒是种得很好。”他自己在家中园子里种的几棵,至今只开花不结果,也不知是出了什么差错。

  “祖父近来颇为忙碌,可是因新兴公主下降之事?”谢琰并未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许是他太过直接了,李和险些被樱桃噎着:“你这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臭小子,旁的不说,打听这些倒是机灵得很!”这般反应,却是承认了这个消息的确属实无疑。

  谢琰也并不提李遐玉、李丹薇,只道:“薛延陀遣使往长安求亲,长安城中有几个人不知此事?至于新兴公主下降,有心人稍加打听便不难知晓。”李丹薇所得的消息来源,毕竟不便广而告之,倒不如隐瞒不说。不过,此消息既然属实,想必赦旨早已经下了。只是因长安来使尚未到达灵州,这个消息才并未在灵州传开。既然此次要从灵州前往漠北薛延陀牙帐,说不得使节会在灵州停驻一段时日,到时候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罢。

  “康五郎的消息倒是灵通。”李和自行推测他的消息来源,只想到了康五郎身上,索性也不再隐瞒下去了,“来自长安的婚使再过十几日便会到达灵州州城,而后去往漠北薛延陀牙帐宣读赦旨。直至目前为止,此事应是无可转圜了。连赦旨都已经下了,便是日后有什么转机,圣人也不可能出尔反尔。”

  “因此,薛延陀将继吐谷浑与吐蕃之后,与大唐结成翁婿之好?”谢琰似笑非笑,“他们狼子野心,求娶公主不过是想借大唐声威,与西突厥争夺漠北地位罢了。若是争夺得胜,说不得便会翻脸不认人。到时候,新兴公主又该如何自处?”

  “不过是个黄毛小儿,想那么多作甚?!”李和吹胡子瞪眼睛,“你记住,此事也绝不能让元娘知道。免得她胡思乱想,一时冲动闹出什么事来。”

  “祖父,若是婚使来了灵州,元娘怎可能不知道?”谢琰道,“便是一直让她待在庄园里,公主下降这样的大事,也迟早都会传进她耳中。祖父若想宽慰她,倒不如与她说明白,北疆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才教圣人不得不送出帝姬,暂时与薛延陀虚与委蛇。事关北疆安危,她定能理解朝廷的苦衷。”

  李和眯起眼,难掩目中的激赏之色。通常而言,除了朝中那些个人精之外,也只有如他这等老而弥辣的军人,才能敏锐地自对外局势变化当中发觉些许端倪。然而,眼前这小小年纪的少年郎竟然一语便道中了关键,实在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或许,有些才能确实是天赐而成,这般灵气终究不可能掩盖得住,迟早都将一飞冲天罢。

  “你可曾听说过‘契苾何力’此人?”

  “铁勒族契苾部可汗,鼎鼎大名的胡将,孩儿怎会不知?吐谷浑之战、高昌之战,他皆是战功累累。且听闻他素来对圣人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又有谋略,深得圣眷。”契苾何力当年主动降唐,被封为左领军将军,其母封为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门则封为贺兰州都督。他后来因军功与人品出众,颇受圣人看重,遂娶了宗室女临洮县主,亦算得上是皇室女婿之一。因他们契苾部所得封赏十分丰厚的缘故,不堪西突厥与薛延陀逼迫的铁勒部族多有降唐之举,也化解了不少薛延陀与西突厥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