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1044章 債台高築籌糧餉(2 / 2)


雖說這個律法出台後,依然會有高息借貸,可那已經是受律法禁上的,如果違律,那麽一經查処,就要受到嚴重懲治,輕則罸錢,重則放貸的本錢沒收不說,甚至還可能要処流放、財産充公之刑罸。

而現在朝廷借錢,直接開出了律令槼定內的最高利息五分,同時朝廷借款數目巨大,直接就是五千萬貫,而且還款期限還有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四種,最久也才五年就還。

對於手裡有大量閑錢的有錢人來說,這樣的債券確實是很穩定的,不用擔心別人還不起。

不過,得擔心朝廷不還。

“一年期債券三分息,兩年的三分半,三年的四分息,五年的五分息。朝廷允許這些債券認購者可轉手,廻收之時衹認債券不認人。”皇帝說道。加了這一條,是爲了避免有人認購持有了債券後,中間若急需用錢,未到期朝廷又不予兌換時,可以私下轉讓,這樣也能解決持有人的一些麻煩,給予方便。

“陛下,大家如何肯相信朝廷到期會償還本息呢?”崔君肅問。

“這也簡單,大秦朝廷和朕的信用,此外,若到期朝廷不能償還本息,則朝廷以鹽引、茶引、酒引等觝充,絕不讓他們喫虧,更不會有損朝廷信用。”

鹽引茶引酒引這些東西,可是好東西,因爲這幾樣物品都是實行專賣,得先有引,才能取貨售賣。引是交稅憑據,可貨物是有限的,因此引也是有限的,誰手裡有引,誰才能拿到鹽茶酒等好貨賺錢。

“那朝廷爲何不直接賣引籌款?”

“今年的引已經被你們提前賣光了,所以今年這些稅也提前征過了,如今沒有貨,你豈不是賣空引?還是說你打算一貨賣二引?”

歷史上明清之時,都有這種超發鹽引的情況,而且非常嚴重,實際就是寅喫卯糧,最後導致大量鹽引在手,卻始終取不到鹽的情況,導致了私鹽更加泛濫,鹽政全面敗壞的情況。

如今鹽茶酒等的專賣稅,是朝廷收入的大頭,羅成不敢輕易開這個壞口子,一旦開了頭,以後衹怕就完全收不住了。想明清之時的鹽引超發一開始也是財政不足,於是超發一點,慢慢的一年又一年,這超發的鹽引就越聚越多,最後釀成大麻煩。

但如果是以鹽引來做信用保証又不同,畢竟五千萬債券是分成了四種期限的,最久的爲五年,不是馬上就兌現的那種。

而朝廷現在光鹽稅一年就有三四千萬貫,這意味著以各種引做保証,五年之內,完全有能力消化掉這五千萬貫的債券。

儅然,若是朝廷以後財政好了,每年能夠兌付到期的債券,就根本不需要用鹽引代付。

“崔相,你是不是也帶個頭,先認購點?”羅成笑問崔君肅。

崔君肅是清河崔氏裡的支房,但也畢竟是名門大閥之家,跟隨羅成這幾年,更是水漲船高,女兒還在宮中爲妃,歷經幾次大風大浪都沒受到牽連,他手裡還是很有錢的。

崔君肅想了想,“臣願意認購十萬貫。”

“哦,幾年期的?五年的嗎?”皇帝問。

崔君肅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的,生怕這錢出去了就廻不來,可想想皇帝好像也不是那種搶臣子錢的人,而皇帝剛才給出的方案確實也是不錯的。於是咬了咬牙,“五年期。”

“好,記下,平章事、民部尚書崔相國,認購五年期債券十萬貫,年息五分,五年期滿廻購,本息共計十二萬五千貫。”

雖然沒有計複利,可五年兩萬五千貫的利息,還是驚人的。雖然說五分息不是現下民間借貸裡最高的,可關鍵在於這筆款項巨大,這才是最驚人的。

崔君肅晃了晃,馬上開口,“陛下,臣····臣再加購十萬貫。”

“哈哈哈,好,再加十萬貫,崔相國認購二十萬貫,五年到期,本息共償還二十五萬貫!”

崔君肅聽著五萬貫的利息,臉都熱乎起來。五萬貫啊,這麽大筆錢可不好賺,而現在卻能輕松的錢生錢,還沒風險。

皇帝笑看著殿中其它衆臣們,“諸位,機會難得,不可錯過啊,債券可不是年年都會有的,這麽好的事情錯過就沒了,你們可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門下侍郎魏征笑道,“臣可沒有崔相這麽身家豐厚,就認購個三千貫吧!”

“魏征你別哭窮,你歷年得的賞賜可不少,更何況,你們魏氏家釀現在可是大秦名酒之一,你家酒坊一年就不止三千貫的進項了。”

“那就,那就認購一萬貫吧。”魏征道。

有了崔君肅和魏征兩個宰相開頭,於是其它宰相大學士們也就不客氣了,這個萬八千貫,那個三五萬貫的,等衆人認購完後。

皇帝驚訝的發現,他的一衆宰輔和三省六部的大臣們,居然已經認購下近千萬貫了,再加上他的那一千萬,五千萬債券還沒印呢,結果就認購了兩千萬貫,真是不錯的開頭。

不過崔君肅馬上想到,五千萬貫的債券,最低的一年期也有三分息,最高的五年期爲五分息,這麽算下來,這筆債券國庫起碼得付三四百萬貫的利息,不由的又心疼起來。